周清委员:关于加强医学影像云平台建设,助力高质高效分级诊疗的提案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院长周清教授 周清委员认为,医学影像是当前最重要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建立跨医院和医疗机构的医学影像平台,为区域内所有医疗机构提供医学影像数据和应用服务,实现医学影像数据的共享和诊疗过程的协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
周清委员:关于加强医学影像云平台建设,助力高质高效分级诊疗的提案
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院长 周清教授
周清委员认为,医学影像是当前最重要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建立跨医院和医疗机构的医学影像平台,为区域内所有医疗机构提供医学影像数据和应用服务,实现医学影像数据的共享和诊疗过程的协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建立医院间医疗数据的共享体系。同时,深化医改政策要求实现区域协同和分级诊疗,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实现区域内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共享互认。当前,医学影像云平台建设发展迅速,各地都在积极实践,但是也存在阻碍线上医学影像共享的问题。
一、推进建设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参与、市场化运营的影像中心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牵头,集中统一招标,统一采购设备,并在人员、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在医院内或附近建立发展第三方影像中心,由各级医疗机构向其购买检查服务。可优先在市级或县级地方区域开展,后逐步拓展至区域联盟,实现影像医联体。
二、建立第三方的读片中心构建第三方读片中心对数据进行管理与分析。在进行相关的考核后,第三方读片中心的医生团队可以由各医院的影像科医生组成,在规定的服务时间内需全职参与。其发布的影像报告在上级医生的审阅后再发送至平台供临床医生和患者下载。
三、强化应用安全,保护患者隐私运用独立光纤进行影像数据的传输,保证传输速度、传输距离的同时,还可以独立于医院内网封闭式的数据管理。为了降低患者隐私泄露的风险,影像共享资料库的上传与下载可通过增加接诊医生电子签名或指纹识别的操作程序加以防范。同时加强网络防火墙的建设和相关制度建设,切实堵住信息泄露的漏洞。
四、完善医保政策,制定合理收费标准相关部门及时制定医学共享读片的收费标准和补偿细则。完善相关医保政策,实现医保报销与影像云平台收费的有效对接。制定过渡时期政策措施,搭建现有医疗机构影像资料与云平台间的传输渠道,调动医疗机构积极性,将影像共享的信息量纳入医疗机构考核指标当中,达成医院与医院之间的医疗服务协同规则。
五、规范医疗行为,严格质量管理严格管理共享影像图片的读取,设置相关权限及规定专科授权范围,保障优质资源发挥其应有作用。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强化数据分析方面的研究和责任意识,制定互联网医学影像共享读取的相关规定以及质控考核办法,以确保系统安全、医疗安全,避免医患纠纷。
李为民委员:将低剂量螺旋CT的肺癌筛查纳入国家的筛查计划,检查费用纳入医保报销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 李为民教授
“将低剂量螺旋CT的肺癌筛查纳入国家的筛查计划,检查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这是李为民委员早在2018年起就带上全国人大代表会的提议。他认为肺癌早期诊断能关键性地决定患者5年生存率,可目前我们距离国际上在这方面做得不错的国家还很远。
目前,日本肺癌早诊率能达到38%,美国才21%,而我国还不到20%。我们需要通过筛查发现无症状的早期肺癌患者。目前,世界各国都推荐利用低剂量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
欧美国家大多将55岁以上、有重度吸烟者纳入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因为这些国家认为85%的肺癌都与吸烟相关。但我国的情况不同,我国的肺癌有年轻化趋势,尤其50岁以下肺癌患者比例不断增加,而非吸烟(其中包括被动吸二手烟、三手烟)的肺癌病人超过40%。
以华西医院为例,2014年对职工进行肺癌筛查,当年就发现27个早期肺癌,2020年底到2021年初短短两个多月,医院一个科室就出现2位医生体检发现早期肺癌,年龄均才30多岁,一家医院尚且如此,放在全国呢?
所以无论从年龄还是危险因素看,我国肺癌患者特点都与欧美国家不同。所以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他提出:40岁以上、同时具有任意一个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职业暴露、肺癌家族史、慢性肺部疾病史)都属于肺癌高危人群,都应纳入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
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后如果仍按目前的收费标准,那么医保基金仍然是难以解决实际困难的,因此他建议采用国家谈判的方式推动降价,也完全可采用国谈方式降低肺癌筛查费用,假如能降至80元甚至50元,就完全可达普及化;而机器筛查与人工阅片、出报告的费用分开谈判,能够确保筛查的准确性,其目的是由基层医院做CT,由三级医院、有条件的医院、技术力量强的医院阅片、出报告。
事实上,如果我国能将肺癌早期筛查纳入医保报销,将极大提高高危人群筛查参与度,群众的参与度、积极性,推动肺癌防治的关口就能够前移,就能够解决肺癌早诊早治这“最后1公里”的核心问题。
陈敏委员:加快推进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品牌国际化
北京医院放射科主任 陈敏教授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陈敏建议,加大自主品牌宣传与推广力度,深度参与国际大循环,培育世界一流企业。
陈敏表示,我国医疗装备出口产品仍以低值医用耗材和中低端医疗设备为主。我国自主品牌企业规模与国际品牌企业存在一定差距。2021年全球医疗装备企业营收前100强中,我国企业占17家,但前50强仅占2家。
陈敏提出:“要提升自主品牌参与国际大循环质量和规模,加大对外宣传和推广力度。”
首先,建立高端医疗装备领域多双边交流合作机制和服务贸易国际合作机制,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协定、政府间合作备忘录等,拓展对外医疗装备贸易发展空间,推动自主品牌与国外高端科研机构及教学医院的科研合作,为企业间务实合作搭建平台,为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品牌“走出去”创造更多机会和便利条件。
其次,组织企业参加重要国际性医疗装备展,扩大参展范围,提升参展水平,发挥“中国联合展台”、“中国展区”计划等平台作用,提升自主品牌医疗装备企业品牌和形象。
“还要支持自主品牌深度参与一带一路等国际项目,输出中国产品和中国方案。” 陈敏建议,在国家政策和资金引导下,在政府援外项目、“一带一路”等国际对外项目建设中,大力推广高端医疗装备创新产品,明确优先使用自主品牌高端产品,并提供海外金融方案支持。
此外,将医疗装备自主品牌纳入《中国政府对外援助成套项目主要设备材料推荐目录》;支持探索共建放射影像学院及附属医疗中心,依托政府平台协同开展线上、线下医技人员培训及再教育工作,输出中国品牌和中国方案。
(摘自医疗器械创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