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雨婷陈金亮阮邹荣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病毒的感染诊断成为疫情防控重中之重。而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快速、高效的检测,得益于我国体外诊断试剂的快速研发。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用于疾病诊断、指导用药的IVD产品越来越多。试验用样本的保存、运输及操作过程规范化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对提升体外诊断试验样本管理规范性,提高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笔者结合本医院开展的试验项目,探讨IVD临床试验样本保存、运输以及操作的特殊性。
IVD及其临床试验
体外诊断(IVD)试剂是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测、预后观察、健康状态评价以及遗传性疾病的预测过程中,用于对人体样本(各种体液、细胞、组织样本等)进行体外检测的试剂、试剂盒、校准品(物)、质控品(物)等。在我国,第二类、第三类IVD产品在获得注册进入市场前,为验证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与“金标准”或目前临床广泛评价品质较好的已上市产品间的等效性,需开展临床试验。
IVD临床试验(包括与已上市产品进行的比较研究试验)是指在相应的临床环境中,对体外诊断试剂的临床性能进行的系统性研究,其目的是确认产品的风险/受益比是否可接受,并确定产品的适用人群及适应证。临床试验的整个过程中样本保存、运输及操作环节对试验结果的准确性起着关键的作用,是临床试验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决定了上市后体外诊断试剂是否安全有效,直接关系到公众身体健康。与药物临床试验相比,IVD临床试验涉及的生物样本类型多样,具有临床试验样本需求量大、试验周期短的特点。
临床试验样本的保存
根据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样本量要求,第三类产品临床试验的总样本数至少1000例,第二类产品临床试验的总样本数至少200例。因此,相对于药物或器械临床试验,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需要的样本量较大,实际上常常筛选后需保存一段时间后才会集中检测。如果样本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保存时,需要记录样本冷冻或冷藏的起始时间、使用时间、保存期间温度,相关人员均需签字确认。冷冻或冷藏样本要在方案要求的保存时间范围内完成试验,否则样本作废。不同的样本会有不同的保存条件要求,除了根据临床常规的样本保存,还需要遵循试验方案的规定,如样本保存不当有可能导致假阴性。如在我院开展的某基因检测试剂盒临床试验,采集的尿液样本室温(10℃-30℃)可保存5天,未能及时检测的样本需在-80℃条件下保存,并避免重复冻融;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N-末端脑钠肽前体的检测试剂盒,在收集血清或血浆样本后,一周内进行检测可存放在2℃-8℃,超过一周后应放于-20℃以下,如采集的标本为静脉血标本则不能冷冻;石蜡包埋组织样本一般可在10℃-30℃条件下保存3年,而使用核酸提取试剂提取后的核酸标本,根据不同方案的要求,DNA样本保存于-20℃以下,RNA样本保存于-70℃以下,一般不超过6个月,避免反复冻融,冻融次数控制在方案规定次数内。
生物样本的保存设备,如-70℃超低温冰箱、-20℃低温冰箱应定期进行维护、检测和校准,确保专人适时对试验设施设备进行质量控制检查,对仪器资料进行归档管理。临床用样本存放的冰箱多采用节点记录温度的方式,可导出形成完整连贯的温度曲线记录。试验样本保存设备应安装报警系统,当温控探头记录的温度超过设定的温度范围时,系统即报警提示,并自动发送报警短信通知研究者,监测参数偏离可接受范围时,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并保存监测和采取应急措施的记录。
相较药物或器械临床试验,IVD临床试验的样本种类多样,涉及多个科室,留取病例标本各有不同,包括各种血液、体液、病理组织等,数量繁多,各类试验样品留取后,保存条件也不尽相同。因此,为保证试验样本的正确保存,需要加强对试验人员的培训,熟悉临床试验方案。主要研究者应制定详细的职责分工,指定专人负责样本的保存、分发管理,其他研究者使用样本进行试验时必须取得样本管理员同意,如实填写出入库记录。
试验结束后,检测剩余样本可以根据临床试验中心常规流程进行销毁,但需要保留销毁记录;也可根据实际需要,统一保存于试验中心,便于后期项目核查。
临床试验样本的运输
对于在研究机构内部进行检测的样本,则直接移交给实验室样本管理员,移交过程应该符合在临床试验方案中的要求,例如避光、室温、2℃-8℃运输等。样本管理员负责核对样本的信息和状态,填写样本入库信息。
样本检测在本机构之外进行时,则一般采用专业的冷链运输公司将研究机构采集到的样品运送至检测实验室。由第三方冷链运输单位运送的样本应具有实时温度监控,以监测样本在运输过程中是否仍在要求的温度条件下保存。冷链运输后应提供运送单,包括样本开始运输时间和到达检测实验室接收后的时间。在此时间范围内提取温度监控仪上的温度记录,打印保存。如果不使用第三方冷链运输,则需要配备经过国家计量部门定期检定过的有效的温度记录仪对试验样品进行实时温度监控。此外,接收样本后还需保存运送单和温度监控记录。
临床试验样本的操作
不同检测样本的检测过程应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及试验方案进行操作。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中因涉及到考核试剂、对比试剂、第三方复核试剂,对试验人员专业素质要求较为严格,试验人员需熟练掌握试验样品的规格型号、技术要求以及操作标准。需要选择临床检验经验丰富、有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实际检测工作,所有参与试验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具备专业资质及培训记录证明其能胜任相关工作。
临床试验开始前,需要充分培训所有参与试验的人员,使其熟悉并掌握试验产品所适用的仪器、技术性能、操作方法、试验流程等,并确保所有培训都有培训记录。制定标准操作规程,避免不同试验人员因操作习惯不同导致检测结果可能发生差异,最大限度控制试验人为误差。
临床试验实施过程中,如遇到疑惑或者需要重点讨论解决的问题,也应随时进行培训并记录。如需要,试验开始之前应做好考核仪器系统的定标和质控,保证结果真实可控。如按照考核试剂说明书相关内容使用定标品进行定标,定标必须通过才可进行下一步操作;规定合适的定标频率和定标间期;定标后使用质控品进行质控,质控测定值必须处于规定的质控限内,表明质控结果在控;研究者应确保质控呈现预期结果,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等。
为了实现在不同研究中心和不同研究者之间检测流程的一致性,可以在正式试验之前使用考核试剂检测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预试验。预试验为正式试验的模拟,操作流程与正式试验完全一致。预试验可帮助试验研究人员熟悉试验操作流程。用于预试验的样本不纳入全分析集。
《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指导原则》中对新研制体外诊断试剂的临床试验明确要求采用试验用体外诊断试剂与诊断该疾病的“金标准”进行盲法同步比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方案要求将原始样本重新进行样本编号,去除标识化,样本编号和原始样本的样本条码号一一对应,所有样本的信息均可以在本中心LIS或HIS中溯源到检验结果。为减少因试验人员主观因素导致的结果偏差,试验样本管上除样本编号及其他必要信息外,应无其他可识别受试者身份信息的标记,试验过程中,实验人员仅可看到样本编号。样本编号对应的受试者信息对考核试剂试验操作者及病理组织学检测人员应当保密。
在实验室检测过程中,操作人员接触的临床样本均视为可能有污染性样本,需做好防护工作,规避生物风险。具体要求应在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中有相关规定。
IVD临床试验中的样本贯穿临床试验的始终,样本的保存、运输及操作的规范化直接关系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与产品最终能否报批息息相关,更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利益。因此,进行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的样本管理,需提高研究人员样本管理的规范化意识、法规意识,做好试验前培训指导工作,严格要求,规范管理,才能保证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结果真实可靠。